会员企业

甘肃龙泽红源种业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3-08-06 14:08:38作者:甘肃省陇药产业协会点击量:530次【字体:[大][小]

一、企业基本情况

甘肃龙泽红源种业有限公司位于素有“千年药乡”、“中国药都”之美誉的甘肃省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循环园区。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中药材良种选育、研发、种子种苗培育服务;中药材种子批发;中药材种植;农产品初加工服务;林业产品批发;林木育种和育苗;造林和更新;野生植物保护服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技术推广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等。  

公司现有“龙泽红源”和“陇中羲农”2个注册商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著作权1项,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了国家中药材《GACP》管理规范和《种子管理法》的起草修订工作。现为甘肃省中药材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陇药产业协会会员、定西市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中药材供应保障溯源系统示范企业,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登记专用标志授权使用单位,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2020年荣获陇西县农业农村工作先进经营主体,《多色系黄芩新品种选育项目》荣获2022年定西市第三届创业创新大赛优秀奖、陇西县第一届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2022年完成《甘肃省大宗中药材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鉴定。

1691303407704475.jpg

二、公司业务发展模式

公司通过“产、研、繁、供、销”的发展模式,“产”:即建立核心良种示范基地,先后在永吉乡草滩村、直沟村流转土地建设500亩的中药材良种生产基地,用于良种生产;“研”:依托基地开展技术研发,积极与专业院所合作,开展良种栽培模式、密度、土肥、提纯复壮等不同环节的科学试验,通过总结经验,改进生产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在菜子镇二十铺村建设50亩的新品种选育试验基地,用以开展甘肃道地药材新品种选育工作,增强企业品牌竞争力;“繁”:通过公司统一供种、订单回收的模式扩大良种生产基地,由公司先期免费提供良种,农户负责种植,在产新后扣除前期投入的良种,剩余部分由公司统一收购,即解决了公司货源的问题,又为项目区农户提供了一条稳定的增收途径,也为后续种业的振兴奠定基础;“供、销”:通过订单模式,与农户形成端对端的合作,公司负责技术服务、质量保障、收购和销售,农户负责种植和田间管理,即发挥了农户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种植风险,又解决了农户资金和销路难的问题,在公司获得稳定的供应渠道的同时,也为扩大销售提供了货源保证。同时,基地的建设在稳定货源、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可以吸纳基地周边农户参与基地生产,在获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就近就业,获得稳定的劳务收入;三是农户通过参与基地生产,掌握机械化、标准化种植和产地加工技术,为后续农户自我发展和产业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1691303492355208.jpg

三、公司业务发展举措

特别是近几陇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利好政策,在农业农村部门对药源、种源基地建设的扶持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公司也是相关利好政策的受益者,借助政策的东风,在以下发方持续发力:

(一)打造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按照“提纯与选育相结合,引进与选育相结合,公益性与商业化相结合”的原则,从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入手,打造道地良种扩繁的核心基地,逐步构建中药材种子生产“育、繁、推”体系。通过辐射带动,逐步破解中药材种质退化现状,解决道地中药材良种生产“从无到有”的问题,实现“从有到优”的目标。2022年,公司在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的技术指导下,建成集中连片500亩标准化黄芪良种繁育基地和50亩的黄芩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同时,采用集团选育的方法,从根色、根型、总株型、根大小、整齐度、含量、产量等7个方面的研究和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以及其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等特征特性进行一系列鉴定,形成原原种→原种→良种的药材“育繁推”体系。

(二)健全标准化生产质量体系。以控制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入手,解决质量的问题,通过健全中药材道地品种标准体系,以便更好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障中药材的道地性。一是完善检验检测机构。为了更好的服务中药材种子种苗业务,公司建设了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并与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定西市种子种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甘肃农业大学、定西市种子站、陇西县农技中心的专家技术力量和资源优势,共同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和标准研究。二是引入道地中药材追溯系统。依托已有的全国中药材供应保障平台和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使公司基地实现了全程可追溯,形成了道地中药材从种植、收购、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的质量可追溯链条,进一步强化了道地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实现道地中药材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三是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服务。以药源种源基地为依托,在基地建设的同时,以培训为服务手段,加强对基地产业工作者的培训,以基地为载体,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授渔工程,使其掌握生产要点,为基地标准化生产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已累计发放《陇西县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实用技术》2000余册,培训农户1200余人次。

四、后续发展计划

在发展的同时,公司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选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中药村种子新品系,并扩大推广。同时为了提高种子商品质量,正在云田镇建设3000平方米(年加工量500吨)种子加工生产车间一处,包括种子加工车间、储存冷库、办公区、检测室等基础设施,后续还将采购引进中药材种子自动生产线,项目建成后,从种子脱粒、筛选、净洗、包衣制粒、干燥、包装等环节将实现全自动生产,提高种子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并以加工基地为中心,建设良种繁育及生产基地,辐射带动5000亩的中药材及种源基地,吸纳200余周边农户参与生产种植、增加收收入,同时还可就近解决15人的固定就业。

五、扶农带农举措

1、土地流转建基地,实现农户由农变工的转变:公司先后在永吉乡、菜子镇、渭阳乡流转土地800亩开展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通过土地流转,一是农户在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可以实现就近就业,在基地从事生产活动,获得劳务报酬;二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撂荒地的合理使用;三是通过与当地农户的长期合作,逐渐将基地农户发展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共同发展。

2、产地加工带动就业:公司在云田镇建设中药材种子及药材加工车间,开展基地药材和种子的加工业务,可带动200人次的零时就业和15人的固定就业岗位。截止目前,公司已带动157户农户实现基地就业,发放劳务费用120余万元。

3、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规模化基地推广:公司依托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开展种植、加工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种植户基地管理水平,为中药材基地的规模化推广提供技术保障。

4、代购代销代加工,解决农户资金、市场、加工技术不足的问题,实实在在为基地种植户解决问题。

5、订单生产稳增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公司负责市场开拓、农户负责种植、基地负责加工,对长期合作的种植户,在遇到资金困难时,公司先前免费提供种子种苗,在销售后再扣除相关费用,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帮助其发展,稳定实现增收。

公司立足甘肃中医药资源优势,借助地产优势品种的市场地位,通过良种扩繁、选育、提纯复壮等试验研究,不断提高黄芪、党参、黄芩、柴胡等中药材品种质量,将公司建成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种源供应基地。

公司以诚信、严谨、专业、高效的企业理念,本着合作、共享、共通、共赢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着力解决中药材种植生产环节过程中种质资源退化问题,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为广大合作伙伴提供专业、高效、放心的服务,共同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积极的贡献。

 六、法人代表简介

焦彦斌,男,汉族,1981年12月生于甘肃陇西,药学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中共党员、农工党陇西总支副主委。陇西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第二届定西市青年常委、陇西县工商联执委。主编出版《陇西县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教材一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一项;参与了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组织的《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GACP)》团体标准的修订工作。先后荣获陇西县“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陇西县委“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民勤县委“和谐共建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2年荣获农工党定西市委会“优秀党员”荣誉称号。2022年7月参加的“多色系黄芩甘肃彩芩系列优质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荣获“中国创翼”定西市选拔赛暨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定西市第三届创业创新大赛成长型项目优秀奖;2022年8月被定西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创业新秀”称号;2022年8月被中共巩昌镇委员会、巩昌镇人民政府授予“防疫、抗疫”优秀志愿者;2022年9月荣获由陇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追赶发展、创响未来”陇西县第一届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2023年1月被甘肃省科技创业孵化协会认定为“甘肃省创新创业导师”。